3月6日晚上,重庆代表团举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记者会。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交流探讨如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祁美文围绕“沙坪坝区聚焦‘三个全覆盖’让都市乡村‘齐步走’”为主题作介绍。
全国人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祁美文。(主办方供图)
祁美文表示,近年来沙坪坝区深入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理念,从实际出发,坚持都市乡村齐步走、城乡融合一体化,狠抓教育、医疗、治理“3个全覆盖”,努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他认为,乡村在保有城市稀缺的生态、传统文化和自由灵魂的同时,也应该拥有城市的富足便利和科技文明。
在抓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沙坪坝区把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以“教共体”建设为核心抓手,着力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
与此同时,让优质名校孵化出更多新优质学校,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由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高的学校领衔,通过高质量举办新学校、合并周边薄弱学校、倾斜调配教师编制等方式,实现优质名校举办领办成员校58所,新改扩建学校15所,新增优质学位3.8万个,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都有好学校。
在抓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围绕打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壁垒,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推动医共体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据悉,沙坪坝区构建了“6家三甲医院+4家区属医院+21家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共体,形成了大院带小院、名医带高徒的格局,每天都有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服务,全年服务农村群众3万余人次。
此外,沙坪坝区还围绕做好群众日常健康管理服务,推进“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创新打造“红岩家医”品牌,为所有农村群众在医共体单位建立健康档案,打通了服务农村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健康进家庭”。
在抓数字乡村治理全覆盖方面,沙坪坝区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打破城乡地理限制和信息壁垒,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区智慧农业占比超过80%。数字化建设不仅带来了农业生产上的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乡村治理效能和群众生活品质。祁美文分享道:“在5G智慧农业产业园里,生产前,大数据精准预测市场要什么、应该种什么,生产中,数字孪生、云计算实时采集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农产品收获后,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此外,沙坪坝区还通过归集整合各个部门数据,接入5000余个数字感知设备,200余个基层高频事项实现数字化管理,在各个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就能对群众需求和各类问题实时监测感知、闭环处置。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阵地,争当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示范区,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内陆开放‘领头雁’战略定位,以提升城市能级为牵引,高水平推动繁华都市与和美乡村融合互促,全力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在全市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中作出更大贡献。”祁美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