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推荐 > 正文

专题记者会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畅通要素流动 才能实现城乡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5-03-07 13:55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3月6日晚上,重庆代表团举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记者会。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交流探讨如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结合专业研究和重庆城乡发展实际,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进行解读分析,畅谈农村改革,为重庆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献计献策。

微信图片_20250307124305.jpg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主办方供图)

“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仍是‘关键词’,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融’的意味更加鲜明。”魏后凯说,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快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城乡关系正在由二元分割向融合共富方向转变,城乡全面融合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但应该看到,总体上讲,过去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机制尚未从根本上消除。他表示,新形势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

“我们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要求。”在魏后凯看来,怎么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它一个很关键的路径就是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近年来,重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魏后凯认为,重庆如果能解决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能够先行一步做出样板,率先走出新路,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

如何进一步因地制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魏后凯说,要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城乡融合发展涉及城乡要素融合、实体融合、制度融合和政策融合。其中,城乡要素融合是基础和前提,以产业为载体的实体融合是关键所在,而相关制度和政策融合则是根本保障。

着力打破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

以“人”为例,既要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留得住”“融得进”,也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还要进一步引入驻村帮扶、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教师轮岗、派驻医师等方式,推动城市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让“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共同发力。

“在城乡融合理念下,过去的城乡分治正在向城乡融合的全域治理转变。”魏后凯说,县域是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必须充分发挥县城的重要载体和中心作用,强化县乡村之间的功能分工,促进县域城乡功能布局一体化、要素流动便利化、资源配置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和融合模式多元化。总体上看,重庆市除少数欠发达县域外,可在重庆都市圈范围内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魏后凯看来,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有机整体,必须着力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当前重点是有效破除要素流动、土地市场、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城乡人口、资金和技术流动渠道,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合理流动的新格局,打破土地市场的城乡分割,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