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平介绍花椒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
“张技术,你看下我这样得行不?”
“老罗,你这个不是很均匀,这些氮磷钾肥料一定要均匀撒在作物的根际区域,避免过于集中施肥烧伤根部。”
前不久,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花椒种植基地里,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正在给几个椒农演示如何给花椒树施肥。
村民口中的这个“张技术”,叫张升平,山东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如今是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的引进人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企业——重庆联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耕公司)的一名技术员,为双江镇万亩花椒基地提供技术服务。
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生为何不远千里来到双江镇当一名技术员?
对“三农”的爱
他从“龙门”回到“农门”
初夏,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的花椒种植基地生机勃勃,花椒树上缀着绿豆大的果实,微风拂过,清香四溢。“再等20多天,地里的花椒又将迎来采摘,从目前的长势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望着漫山的花椒树,张升平打开了话匣子。
事实上,对于张升平来说,他也不曾想过从“农门”跳到“龙门”后,最终会选择回乡种地。与大部分留在北京、入职大企业的同班同学不同,张升平选择了回到乡村。
在他的家乡山东枣庄,左邻右舍们很是不解:“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出去了,还考的是清华大学,就应该留在大城市啊!”张升平的父母对他考出“农门”,却又回到农村种花椒更是担忧。
“我曾和同学在北京开过礼品店,还做过客户经理。”张升平回忆起曾做过的“专业选择”,“留在大城市对我而言并不难,但是我觉得朝九晚五的没啥乐趣。”
2015年,张升平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重庆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做起了农村电子商务。回到熟悉的田园生活后,他发现自己骨子里还是热爱农村、热爱农业。“我看到村里很多老人增收渠道有限,就想到我的父母。我那时候就想从最基层做起,从电商逐渐转到产业发展,搞技术服务,带动他们致富奔小康。”他说。
转机发生在2020年。他的清华校友张昭源在潼南双江镇任党委书记,当时他发现该镇21个村(社区)资源不一、发展各异,各村集体经济走的是传统单村发展路子,“根骨薄弱”,难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如何吸引人才到基层干事创业,改变当地单打独斗的落后现状?张昭源最终说服校友张升平来联耕公司任花椒技术指导员,以先进理念带动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干。
当年,张升平作为人才被引到双江发展花椒产业。面对大片亟待开荒的山地,他在朋友圈写下“田间地头,大有可为”。
对于张升平来说,这个非专业方向的选择其实是听从本心,在千千万万条路中选择了自己的青春赛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领域前期没人做,就需要有人带头去做。”在张升平看来,他喜欢农村的生活,农村也需要青年力量的注入。
用工商管理知识“种”花椒
他成为大家口中的“张技术”
此前,张升平通过订制农业引导长寿农民用市场经营理念发展农村电商,把当地的柚子、血橙论斤卖改成论株卖,仅此一项便带动农户增收20%以上,他的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
学工商管理的清华生“改行”种花椒,村民都等着看笑话。却见张升平一头扎进花椒地里,整地、种苗、修排水沟、杀虫……样样亲力亲为,几个月下来,跟当地农民没啥分别。
但辛苦并没有换来回报。“我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但是我老家有种植花椒,我在这方面有一定经验。但不曾想几个月的实践后,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他说。
让张升平没有想到的是,重庆种植的是九叶青花椒,而老家种植的是大红袍,两者种植方法有一定差距,“就单从采摘来说,大红袍是只摘花椒果子,九叶青花椒是要把整个枝丫剪下来,这点小小的差别,也在种植方式上有明显不同。”
为了成为种植九叶青花椒方面的真正“专家”,张升平专程前往重庆江津,向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花椒大王”学习,比如九叶青花椒的矮化技术,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施肥,如何避免高温对花椒的影响等,
同时,他用名校培养的担当精神和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研究花椒从种植、加工到市场的全产业周期规律,搭建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桥梁。他牵头建立了花椒产业标准化考核体系,从保叶、病虫害防治、修排水沟、建产业便道、花椒单位面积成本核算等各个环节,通过精准化管理实现花椒的现代化种植。
经过日夜钻研,最终改良出“立体管护法”,提高了花椒坐果率。由于技术过硬,他也成了大家口中的“张技术”。
如今,面对大家谈起他时绕不开的名校光环,他坦言:“清华很好,它能培养你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因此我能够顺利搭建起两个领域之间的知识桥梁。但是我不会因为是清华毕业的就把自己定位很高,在校时老师也会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就比如用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研究花椒的全产业链。”
倾囊相授技术
带动263名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
“张技术,来得早哇!”
“张技术,下雨了慢点骑哦!”
“张技术,麻烦你过来帮我看一下,我又搞不懂了。”
……
前不久,张升平骑着他红色的小电瓶车穿梭在21个村社的小道里,一路上,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要跟他打招呼。
为啥大家如此热情,源于张升平对技术的毫无保留。掌握技术后,他在田间办起“花椒学堂”,在社区教育学校创新采用“理论+VR+实操”三维教学模式,将难懂的农技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同时,还依托当地村民,培训了249名“产业工人”组成技术服务队,为花椒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开展培训300余场,培养出167名农技员,成功打破“经验主义”的限制,让知识在乡村落地生根。他也成为村民信赖的技术指导员,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双江镇建立了花椒产业标准化考核体系,对保叶、病虫害防治、修排水沟、建产业便道、花椒单位面积成本核算等各个环节实行打分量化,按月通报村(社区)得分、排名,倒逼村干部们主动关心产业发展。
在张升平的努力下,双江镇的花椒产业迎来蓬勃发展,鲜花椒产量从350吨跃升至534吨,产值突破320万元,带动263名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他还吸引不少年轻人返乡干事创业。目前双江镇“80后”“90后”村干部已达4成。
经过多年的付出,今年5月初,张升平被评为新时代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他的事迹被列入20名“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宣传推介名单。他用行动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与村民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