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民丰收 > 正文

“没挣上钱”的致富带头人

——河包镇维群养殖场负责人朱小铃带贫增收见闻

发布日期:2020-08-19 17:32
摘要: 在河包镇核桃村,维群养殖场里有些“反常”: 到给鸡喂食的点了,朱小铃把谷子倒进槽里,偌大的养殖场里,竟只有两三只鸡“搭理”她。凑过来的鸡,也只悠闲地啄几口,没有一点争抢的意思。朱小铃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些鸡都是散养的,每2亩地只养60多只,它们成天啄地上的虫虫草草,不抢很正常。” 朱小铃是维群养殖场负责人。这几年,凭借对土鸡品质的严格把控,维群养殖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尽管如此,朱小铃还是没挣上钱,眼看着自己带动的10多户脱贫户头一年就增收8万多元,朱小铃开玩笑道:“村里的脱贫户比我还先挣上钱呢。”

  在河包镇核桃村,维群养殖场里有些“反常”:

  到给鸡喂食的点了,朱小铃把谷子倒进槽里,偌大的养殖场里,竟只有两三只鸡“搭理”她。凑过来的鸡,也只悠闲地啄几口,没有一点争抢的意思。朱小铃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些鸡都是散养的,每2亩地只养60多只,它们成天啄地上的虫虫草草,不抢很正常。”

  朱小铃是维群养殖场负责人。这几年,凭借对土鸡品质的严格把控,维群养殖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尽管如此,朱小铃还是没挣上钱,眼看着自己带动的10多户脱贫户头一年就增收8万多元,朱小铃开玩笑道:“村里的脱贫户比我还先挣上钱呢。”

“不被看好”的土鸡养殖路

  一开始,听说朱小铃要大规模养殖本地土鸡,村民们觉得“不靠谱”。

  为啥这么说?算一笔账就知道了:市场上,饲料培育的肉鸡高密度集中饲养,4个月出栏,个头能有7斤左右。相比之下,本地土鸡就“吃亏”许多,散养必须严格控制密度,生长周期长达8至10个月,母鸡更是长达14个月以上,普遍个头却只有4斤多。村民们忧心忡忡:“就算拿到市场上去卖,很多人也不识货,这买卖还真不好做!”

  村民“不看好”的本地鸡,在朱小铃眼里可是个宝。“传统养殖方式是低密度放养,土鸡活动空间大,以粮食饲养为主,鸡肉口感更好、品质也会更高。”朱小铃对土鸡养殖很有信心,“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了,生态养殖有广阔的市场。这生意怎么就不能做了?”

  2017年,朱小铃开始养殖本地土鸡。第一年养了200只,主要用于孵化鸡崽。

  朱小铃看好土鸡养殖的市场,想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一只土鸡比市场上的肉鸡高出几十元,一个鸡蛋也能多卖几毛钱,你们只管养,销路我来找。”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朱小铃把自己的规划和盘托出,“未来,养殖场把品牌做大了,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大家肯定吃不了亏。”

  看不到效益,最开始没几户村民愿意干,朱小铃自己先干起来了。选种、孵化、消毒,朱小铃对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靠着科学细致的管理,定时辅喂五谷杂粮,加上林地空气清新、无污染的天然生态林的环境,土鸡品质自然不一般。

“脱贫户比我先挣上钱”

  每天起早贪黑,种点庄稼也找不了几个钱,加上孩子上学、自己因疾病劳动力弱,核桃村6社脱贫户唐隆昌咬牙撑起整个家。

  2018年,了解到唐隆昌的情况后,朱小铃建议他尝试养殖土鸡。第一年,唐隆昌养殖80只土鸡,增收6000元。第二年,唐隆昌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养这么多,不怕亏了啊?”朱小铃开玩笑道。

  “跟你合作我放心!”唐隆昌乐呵呵地接话。

  唐隆昌如今的好日子,与朱小铃背后的帮助分不开。

  “市场上这么多产品,别人凭什么选我们村的?只有做大了自己的品牌,将土鸡品质把控好,订单才会找上门来。”朱小铃表示。去年,养殖场注册了“青春家”商标,村民的土鸡也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销售,销路自然有了保障。

  为了做好口碑,朱小铃严格把控土鸡品质。养殖场自主创新、开发、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移动鸡舍”,用于小群散养。同时,养殖场还给每只土鸡做了“身份证”,通过脚环上的编码进行追溯管理,每只鸡什么时候上市都能做到“心里有数”。

  这两年,朱小铃自己没挣上钱,先带动脱贫户增收。

  “去年,养殖场土鸡卖了8万多元,还没回本呢,村里的脱贫户还比我先挣上钱!”朱小铃笑说,养殖场流转土地每年要花4万多元,建鸡舍花10多万元,再加上各类设施,累计投入20余万元。

  “虽说还没挣上钱,但这种模式很容易复制,我有信心把养殖场做大做好。”朱小铃干劲十足。

“今年预计带贫增收30万元”

  看着养殖场源源不断的订单,越来越多的村民争相与养殖场合作。

  目前,已有10多户脱贫户和养殖场合作,通过“保底回收+分级标准+评价奖励+信用激励+信用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回收价比市场同类产品高出20%左右,已累计带动困难群众增收6万多元。

  “今年,我们将发展订单合作养殖3000只,预计带贫增收30万元。”朱小铃介绍,接下来,还将在增强顾客体验着手,在荣昌主城开一家原汁原味体验店。同时,尝试依托农场开发一些农场体验活动,例如共享鸡舍、认养土鸡,让客户享受现实版开心农场的乐趣,进一步扩展市场,带动更多的困难群众增收。

  如今,村民越发有了干劲。前不久,唐隆昌找到朱小铃,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我还要120多只鸡崽,今年准备发展200多只土鸡。这样一来,一年预计增收1万多元,收入再往上涨一截。”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