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实践 > 正文

农贸市场虽小,却蕴含着民生大文章,也是“创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以来,我区农贸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城区各农贸市场一探究竟——经过升级改造后,各大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市场管理也更加完善,展示出城市文明良好形象。

农贸市场“有里有面” 亮出文明新“颜值”

发布日期:2021-09-24 07:47

“老板,我要一斤豌豆片。”

“好的!今天的青菜新鲜得很哦,买点不?”

9月18日,在水口寺农贸市场内,市场环境干净整洁,蔬菜区、水果区、熟食区各类摊位规范整齐,货品摆放分类有序,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前来买菜的市民熙熙攘攘,在各摊位前精心挑选蔬菜、水果、肉类等。

在蔬菜区,商贩王周春一边忙着招呼顾客,一边将台面上的废弃菜叶清理干净并扔进摊位下方的垃圾筐中。空闲时,王周春便拿起扫把,麻利地清扫地面。“摊位要注意随时保持清洁卫生。”王周春说。

“市场内外经过整治后,环境干干净净,秩序井然。”正在挑选蔬菜的市民喻明秀说。

“就是就是!变化确实大。”市民罗洪琼作为水口寺农贸市场的“常客”深有感触,“以前,市场门口乱停乱放情况严重,环境卫生也不好。现在这些现象都得到了改善,就像是做了‘美容’一样。”

以前,由于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老旧、摊位少等原因,市场周边挤满了小商贩,交通拥堵不堪,道路环境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区在市场规划了一部分自产自销区,设置摊位200余个。同时,对水口寺农贸市场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顿,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将宽敞的道路还给过往市民。”区商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在水口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中,我区从硬件设施与市场管理着手,对溢摊经营、占道经营、摊点杂乱等现象统一整治,重点改善水产区、活禽区等区域。按照商品种类设置交易区,规范提升农贸市场整体硬件质量。与此同时,加强市场管理,严格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增加多名保洁员,每天对市场开展无死角清理,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整个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不只是水口寺农贸市场,距离一公里外的民生市场,仅从细枝末节也能看出可喜之变。

走进民生市场,崭新的大棚矗立在市场上方,不同于其他顶棚,该大棚采用两层错落重叠设计,留出了通风口。“这个设计保证了市场空气的流动性。”民生农贸市场负责人刘玉萍介绍。

市场环境好了,人气也逐渐旺了。“变化还不止这些。”刘玉萍说,民生市场经过改造提升,增加了地下排水管道,解决了污水横流的问题,并新建扩建摊位,满足了商贩摆摊设点的需求,市民前来买菜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农贸市场既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又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将提升改善农贸市场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水口寺农贸市场、民生农贸市场、仁和农贸市场等4个农贸市场进行集中整治,下大力气改善“脏乱差”及硬件设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并通过广泛发动市场内的经营者,积极参与、群策群力,让农贸市场“有里有面”,也让文明蔚然成风。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