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和医生同样冲在最前线的,是护理团队。有数据显示,护士是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的群体,不仅承担着专业护理,还有生活护理以及各种琐碎的工作。
荣昌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90后王燕,便是荣昌区驰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的一名护士,重症病区内,不管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毫不惧怕,因为她要为女儿树立好榜样。
工作中的王燕(左) (摄影 蒋海粒)
用行动彰显担当
对王燕来说,护理工作已是家常便饭,自2011年从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她便一直在医院工作。2014年就职于荣昌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后,由于工作优秀,王燕不仅被选为小组组长,还承担着质控的责任。
每年冬季是呼吸疾病高发的季节,王燕像往年一样,在大年二十九与家人团聚后,便一股脑扎进工作——在她心里,从来没有“过年”的空余时间。
然而谁也没料到的是,新冠肺炎的突袭,把本就繁忙的护理工作推向更高处。
1月27日,正值夜班的王燕从媒体平台得知疫情的严重性,当即给护士长发了一条微信:“不管哪里有需要,我都愿意去支援。”短短一句话,分量如山,承载着满满的信念与责任。
写下“请战书”的王燕,没给家人透露过一个字,直到1月29日得到通知将驰援永川医院时,才和丈夫打电话告知此事。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甚至叮嘱丈夫保密,准备“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来”。
“妈妈要保护好自己哦,我和爸爸在家等你。”4岁的女儿得知妈妈要去“打仗”,通过视频用稚嫩的语气告别。
“女儿很喜欢英雄和警察,她认为帮助别人是很棒的事,每次想到我能为女儿树立好榜样,内心便充满力量。”直到现在,回想起女儿的话语,王燕依然“很想哭”。
王燕(摄影 蒋海粒)
脏活累活抢着干
1月31日,王燕到达战场——永川医院的重症病区,这里是感染率最高的区域,是病情最严重的区域,也是医护人员最累的区域。
万事开头难,虽然来之前王燕认真参加培训,也设想过种种困难,但一身密不透风的防护设备上身后,困难仍如排山倒海般涌来。
护目镜、防护面罩阻隔视线,眼罩上的雾气有时让人连跟前是啥都看不清;厚厚的防护手套,握笔写字都难,更别说根据手感采动脉血、扎留置针;狭窄的病区空间,转个身的功夫就可能划破防护衣。重重困难下,抽血、换药、输液这些平时两三分钟就能搞定的工作,要花三倍时间才能完成。
尽管在危重症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王燕在开始的第一周依然感到体力不济。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这是王燕写在日记本上为自己加油打气的一句话。她很快调整好心态,开启了她的战斗模式。
早上8点,王燕准时到岗,为患者翻身、操作呼吸机、协助同事开展护理工作。由于重症病区的患者大多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喂饭喂药、擦屎倒尿成了王燕的“分内之事”,面对有老年痴呆患者不配合治疗时,王燕还要像“哄小孩”般耐心安抚。
工作繁忙,王燕每两天才能与家人视频通话一次,每次通话,她反而担心家人的安危。
“只要你们把自己照顾好了,我没有后顾之忧,就敢一股劲往前冲,什么都不怕。”王燕轻松的话语,总能让丈夫心中的石头落地。
查看病人输液情况 (摄影 蒋海粒)
坚守至最后一刻
王燕援永前,并不知道归期是何时,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得益于全体医护人员的攻坚克难,仅一个月时间,她便见证了医院患者清零的全过程。
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入院时,老爷爷情绪烦躁,不想治疗也不想吃饭,王燕便充当起“临时女儿”,与老婆婆一起慢慢劝他舒缓心态,每天变着花样逗他开心。
半个月后,老爷爷和老奶奶指标均已达标,可以转至轻症病区,临走前,老婆婆一直夸王燕有耐心,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看到老两口病情稳定,眉头舒展,王燕心里乐极了。
如今,王燕早已经过隔离、休整后重返本职岗位。
回忆这次驰援行动,王燕表示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不悔的行动,她直言,“在这次行动中,总结了经验,学到了知识,如果以后再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作者: 蒋海粒)
(作者单位: 荣昌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