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物 > 正文

和畜禽疾病“较劲”38年

—记西南大学教授刘娟

发布日期:2021-07-16 11:04
摘要: 西南大学教授、农业部新兽药审评委员会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常务理事……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刘娟,在中兽医事业中,38年如一日,带领自己的团队、学生,和畜禽疾病“较劲”,为传承中兽医事业而奋斗。

西南大学教授、农业部新兽药审评委员会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常务理事……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刘娟,在中兽医事业中,38年如一日,带领自己的团队、学生,和畜禽疾病“较劲”,为传承中兽医事业而奋斗。

磨炼“功夫”打基础

今年60岁的刘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荣昌人。1979年,成绩优异的她如愿考上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现为“西南大学”)中兽医专业,从此她与中兽医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想要学好中兽医专业,理论实践缺一不可。因此,刘娟和大众印象中的大学生不一样,不是只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

“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农户家并不少见,如果能坐上拖拉机,那简直美事一桩,更别提经常要在又脏又臭的圈舍里研究学习了,而且那时交通不便,经常一出诊就要一天一夜才能回家。”刘娟笑着说道,“现在学生们的学习条件可比我们那时好太多了。”

回忆以前的求学时光,刘娟对第一次“倒牛”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有一次为一农户家中的病牛看病,需要“倒牛”。于是刘娟和三位女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绳索将牛的4条腿绑上,然后大家齐声喊“倒——”,那头重达数百斤的大牛“咣当”一声被绊倒在地,四脚乱弹。随后大家又手忙脚乱地按住牛脚,好一番折腾后,大牛“束手就擒”,刘娟与同学才如愿为这头大牛看上病。

为了更好掌握“倒牛”技术,刘娟为此花上了数月时间研究练习。如同这“倒牛”技艺一样,刘娟明白,学习中兽医需要毅力和智慧。

为了继续“修炼”,刘娟先后前往四川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中国医科大学医理学专业进修学习,并分别获得农学硕士学位与理学博士学位。

苦心科研结硕果


在学习中,刘娟一步步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让中兽医学为我国畜牧业保驾护航。

1983年,刘娟留校任教,并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

在研究中,刘娟发现,重庆天气湿热,畜禽动物多发腹泻等病症,极大影响了生长性能,为此,大量养殖户不得不使用抗生素药品进行治疗。能不能开发一种中兽药,既能治疗畜禽动物腹泻疾病,又能使畜禽产品低抗、无毒、安全?

刘娟和她的团队开始着手研究该项课题。用了十年的时间,刘娟和她的团队终于筛选出了增免疫、促生长和抗腹泻效果明显的中兽药复方——术苦芩颗粒,并成功完成了药学、药理、毒理、药效和临床试验。目前,术苦芩颗粒已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畜牧兽医领域临床防治畜禽动物腹泻疾病提供了可靠方案。

在研究术苦芩颗粒的同时,刘娟和她的团队还创新改进苦参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发现了具有驱蚊效果的草本植物精油组合物,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从业至今,刘娟和团队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除此之外,刘娟还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4项,出版著作10余本,发表论文150余篇。

传道授业育人才

尽管成绩斐然,但刘娟深知,传承弘扬中兽医学,仅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刘娟有自己的心得,“做教育和搞科研一样,不是空中阁楼,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正解决生产实践中遇的问题,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生龚志诚就是一个例子。2016年,在宠物医院工作数年的龚志诚如愿考上西南大学研究生,并着手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宠物动物子宫积蓄脓液的问题。在刘娟的帮助下,龚志诚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辩证技能及药物作用机制,并在实习工作中不断搜集病例,反复验证、试验,最终成功研究出新型兽药,有效解决了宠物动物子宫积蓄脓液的疾病。

除此之外,刘娟开创先河,将真实案例写进中兽医专业教材中,让学生能学习到规范科学的临床知识,并以此指导实践;她还带领学生,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部基础专项工作——传统中兽医抢救与整理,对西南地区中兽医专家教授和基层资深的中兽医进行采访,将中兽医事业急需但面临消失的知识、技能予以“抢救”与整理,让中兽医发扬光大……

如今,刘娟即将退休,却坚持奋战在中兽药研发和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中兽药潜力无限好,更待来人转乾坤。”刘娟表示,她将竭尽所能,发挥余热,把中兽医学发扬光大。

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