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物 > 正文

从“煤”到“美”的华丽蜕变

发布日期:2021-07-19 12:36
摘要: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为集中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现全区干部群众在党的引领下,不懈奋斗同心奔小康的精气神,今日起,本报开设“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带领大家走进广袤的乡村,一起见证乡村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畅想更加美好的未来。

7月13日一大早,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双河街道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绿意葱茏的大地上,甚是耀眼。

“过几天,你叫上其他工人,修剪一下桃树枝,除下杂草。”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四组组长陈忠国,正站在桃林里和工人董正元商量打理果园事宜。

前些年,陈忠国积极响应政策,将自己经营的煤矿关闭。如今,他的身份是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四组组长和水口庙经果林合作社400余亩果园的园长,从“煤老板”变成了社区“管理人员”。

随之蜕变的还有被闲置的土地。放眼望去,无论是高山坡上,还是低矮的沟壑中,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长势喜人的果树。

“经果林园的建设得到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由社区出资,建设果园的基础设施。”陈忠国说,目前,经果林园里种植了柑橘、杨梅、李子、桃子等水果。今年,园里的桃子初次挂果,就获得了1.5万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经果林还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

“预计明年,整个果园的产量将达到4万公斤,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8元计算,将带来32万元的收益。”陈忠国介绍,下一步,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为老百姓带来更大的实惠。

不仅是“煤老板”转型,煤矿下岗工人也迎来了“新生活”。

近年来,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在煤矿关闭退出后,按照“生态美、百姓富”的工作思路,引导煤矿下岗工人共同参与绿色新村创建等工作。

上午11点,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纸厂湾的山林里,护林员余披清巡山归来——由于天气炎热,他满脸是汗。

现年54岁的余披清,曾是一名煤矿工人。2006年,他所在的煤矿关闭,下岗后的他,看见因挖煤变得“黑乎乎”“脏兮兮”的山林,毅然决定加入护林员队伍。

这些年,头戴草帽、手持喊话器,是余披清巡山的“标配”。他所守护的森林面积共680余亩,观察树木有无病虫害、有无人为破坏植被情况、有无火灾隐患等是每天的工作内容。

余披清日复一日的守护,让山清水秀美丽乡村的轮廓日渐清晰。“我自小在这山里长大,对这片林子有感情。”余披清说,“现在生活衣食无忧,干好本职工作,维护好青山绿水,守护好生态环境,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承载着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绿色,也正成为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转型发展的“主色调”。

近年来,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已完全摒弃了“靠煤”发展的日子,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庭院绿化、美丽乡村等生态文明项目的实施,森林覆盖率已达65%以上,百姓收入日益增多,社区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国家级殊荣。

“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发展集体经果林产业,引进酒厂,带领社区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争取在乡村振兴的大政策下,把社区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大石堡矿产工业社区党总支书记肖宇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 玲 通讯员 丁莉桦 李雨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