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笋竹产业和林下经济方面突破难关,在林木良种选育和国土绿化方面破解难题;他扎根林业基层35年,做林农的“贴心人”,给我区林农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他,就是全国最美科技推广员、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吕玉奎。
干一行钻一行
最近,吕玉奎正忙着修改自己即将出版的《“青花椒”栽培技术图说》,这是他主编出版的第七本书。
除了这本书之外,吕玉奎还写作出版了《200种常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200种常用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200种常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速生桉树产业化生产与可持续经营》《优质笋竹产业化生产与经营》《200种常用园林苗木丰产栽培技术》。这些书,都是他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熬夜加班写出来的“杰作”。
“不管是著书还是学知识,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才能有所成。”吕玉奎介绍,1985年7月,他从四川省林业学校的林业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荣昌的林业工作站,自此,他再也没离开过这个工作岗位。
吕玉奎回忆说,毕业时他只有中专的学历,在分配的同一批同事中,他的学历最低。为了能够追上其他同事,他不仅通过平时的工作积累实际经验,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慢慢地,通过努力,他的学历从专科升为本科,最后成为一名正高级工程师。“每一步走的虽艰辛而漫长,但是只要不放弃,总能实现目标。”吕玉奎表示。
如今,吕玉奎先后主持或主研实施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标准委、重庆市科委的33项林业科技项目,其中,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厅局级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并主持制订国家行业标准2项,选育林木良种4个,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6部160万字,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干一行精一行
作为“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的荣昌,在几十年前并没有种植麻竹,但通过吕玉奎这一代人的坚持,麻竹才真正在荣昌生根发芽,成为继生猪产业之后的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麻竹产业是如何从无到有,再到做大做强的呢?吕玉奎介绍,1998年,荣昌引进麻竹产业前期,发展并不顺利,农民对这一产业发展前景顾虑重重。
“其实麻竹浑身都是宝,这个事干得!”2002年,吕玉奎果断承包了300多亩陡坡耕地作为基地,进行了笋材叶三用麻竹高产栽培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麻竹年均亩产值从1400元提高到2700元。该基地也被评为市林业局退耕还林示范基地。
看到了效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麻竹种植行列。为进一步提高亩产,拓宽林农增收渠道,吕玉奎大力推广“麻竹标准化栽培”“麻竹林下食用菌种植”“麻竹林下中药种植”等多项林业发展新技术,并多次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帮助林农提效增收。
干一行敬一行
今年3月,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复产复工的高峰期。一天中午,吕玉奎接到广顺街道荣富花椒股份合作社负责人的电话,“吕站长,我们的花椒树不对头,你能来一趟吗?”
接到电话的吕玉奎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驾车赶到该合作社实地检查。听了种植户的描述,再根据查看结果,吕玉奎很快就判断出,花椒树得了梢枯病。“这种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制止,将会一传十,十传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吕玉奎清楚地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快速回到单位,为该基地的花椒树配制药品,并及时将药物送到基地,不到三天,打焉儿的花椒树恢复了生机,种植户们心里的大石才落了地。
像这样的事情,吕玉奎已经不知道遇到多少次了,每次接到电话,他都会耐心地了解情况,很多在电话里不能解决的,他就会亲自上门查看。很多林农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吕玉奎,用大伙的话就是,吕站长是我们林农的“贴心人”。
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