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物 > 正文

荣隆镇严世国——

“严记大脚”老手艺 编织幸福新生活

发布日期:2021-03-03 17:53

  “桂芬,再递一根链条,安装好,这框架就算完工了!”

  “搞完这次‘发明’就别再折腾了,用现在的技术生产,够我们安度晚年了。”

  “‘严记大脚’的名气刚刚打响,不能见好就收,要乘势而上。我去镇上咨询了,只要申请到QS认证,我们的产品就能进超市、上网销售。”

  ……

  2月2日,荣隆镇沙坝子村2社,一座两层民居的宽敞院坝内,62岁残疾人严世国正慢条斯理地焊接轴承,准备研制旋转式豆腐干烘干机。妻子刘桂芬坐在一旁,一边打下手,一边欣赏丈夫的“发明”成果。

  吃穿不愁、门庭若市、产业正兴,身居小小村落的老两口凭借一手远近闻名的老手艺,生活惬意,是十里八乡村民学习和羡慕的典范。

  夫妻俩能过得如此“滋润”,归功于严世国非比寻常的毅力和拼劲。

因为一条腿,他总是付出多收获少

  “就因为这条腿,我没少吃亏,妻儿也跟着我受了不少罪。”严世国卷起宽大的裤脚,露出一条比正常人大一倍多的腿,脚掌紧紧裹在被剪烂的鞋子里。“我这辈子就是没福气穿新鞋,只有在鞋子的脚背处和两边剪出长缝,才能把这胖脚掌塞进去。”他调侃道。

  儿时,严世国因发烧无钱医治,腿部肿胀变形导致肢体残疾;之后又因家里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学习谋生手艺,也因身体条件受限被迫搁浅。无学历、无一技之长,严世国从步入社会起便只能四处打零工。

  “那时出去打零工、找工作,我处处受限,就算加倍付出,收入也不及正常人。”回忆往昔,严世国仍唏嘘不已,“愿意接受残疾人工作的地方特别少,偶尔一两个工地实在缺人才愿意让我上班,但报酬往往很低。后来好不容易得到进厂工作的机会,尽管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奈何身体原因赶不上同事的进度,工资差距一大截,根本满足不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尽管如此,严世国并没有“缴械投降”。作为一个家庭的希望,他只能拼命工作:别人都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他包揽下来;别人嫌弃钱少、难跑路的地方他欣然前往;工作之余还打理庄稼、养牲畜。

  渐渐地,生活在严世国的勤劳操持下有了起色。

重拾老手艺,他当上“固家小店”老板

  “年龄渐长,身体缺陷越来越受限,不寻个好退路,往后的生活肯定会再次陷入困境。”几经考量,夫妻俩决定重拾祖辈老手艺——制售豆腐干。

  原来,严世国的爷爷是手工制作豆腐干的一把好手,由于产量小、价格低,这门手艺一直当不了正经的谋生手段,只是一家闲时赚个零用的活计。

  说干就干。2002年,严世国和妻子做起豆腐干生意。选料、清洗、煮浆、点制、卤制、烘干……从小耳濡目染和亲身实践,严世国将制作诀窍烂熟于心,生意也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日渐红火起来。

  为防止消费者受骗,严世国以自己的大脚和姓氏为名,给自家豆腐干注册了“严记大脚”商标。

  生意步上正轨,严世国并不满足于现状。征求顾客意见改良卤料和调料配方、定制礼盒,依法依规办理证照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规范建设环保加工厂房……他制作的豆腐干,还在2020年11月举办的荣昌乡村振兴峰会上展出。

  如今,他经常为远在浙江、上海等地的顾客邮寄豆腐干。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以及四川隆昌、成都等地的老顾客,时常驱车到他家购买,豆腐干基本上在家就能一售而空。

  2019年,严世国又应老顾客要求,结合荣昌陶做的泡菜坛开发红豆腐礼盒。

革故鼎新,他把老手艺玩出新花样

  “严叔叔,我定的礼盒呢?”

  “早给你备好了!”

  春节前后是纯手工豆腐干和红豆腐礼盒的销售旺季。2月2日下午,来自四川隆昌的顾客把车开进严世国的院坝,取走了10袋红豆腐礼盒。

  产品供不应求,提高产量成为刚需,但如何保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被逼成了‘发明家’。”近20年的生产、生意经历,让原本内向寡言的严世国练就了一副好口才,更捶打了一身制图焊铁的本事。

  严世国的豆腐干生产车间,从外向内依次摆放着研磨机、煮浆桶、切割机、烤箱和真空机等。“研磨机组装好以后,3个机器同时运转,大豆流水式自动研磨3遍,节省了2遍工序,还能保证豆干细腻、回味。”“这个切割机也是我定制的,一次切割一整块,切割出的豆腐干大小均匀、切边整齐。”……谈及自己不断学习、尝试、创新的成果,严世国如数家珍、甚是自豪。

  如今,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已达到成熟,严世国又萌生出新想法,“烤箱耗电高,我正研制循环烘干器。要是成功了,只需把豆腐干放在8米长的循环输送带上,围绕一个烘干器来回烘烤,又能节约不少成本。”

  “虽然现在精力有限,但这一份我们一手办起来的事业,怎么舍得放弃。我想把它一辈一辈传下去,让‘严记大脚’走得更远、更好。”严世国坚定地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坤红 实习生 潘思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