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物 > 正文

河包镇邓开炳:

“只要肯干,日子总不会太差!”

发布日期:2021-03-31 18:58

3月23日,风和日丽,在河包镇转龙社区一粉条企业的坝子内,邓开炳正忙着晾晒粉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如同这春天的阳光一般,自信、开朗。

今年57岁的邓开炳虽身体残疾,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不仅走出了人生阴影,更闯出了一番事业,迎来了美好的人生。


一场意外 让生活跌入低谷

邓开炳出生于农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勤劳的双手,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充实而满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因一场意外,邓开炳右肢被截肢,导致肢体残疾3级。面对突然的打击,邓开炳的心一下跌到了低谷。

“没有右手,做什么都不方便,就连吃饭、穿衣这样看起来简单的事都要费好大一番劲。”刚受伤的那段时间,邓开炳自卑、抑郁,甚至不愿意出门。

“他整日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来。一直这样下去,不把自己关出病才怪。”看着丈夫整日郁郁寡欢,妻子廖和容格外心疼,总是想方设法劝导丈夫,希望他早日走出阴影,振作起来。

“没有右手,我就当你的右手!”吃饭、穿衣……廖和容一边劝丈夫要振作起来,一边协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忙完这些,她还要收拾屋子、照顾4个孩子、到镇上的企业上班,不上班时又要到地里干农活。

有一天,妻子天不见亮就出门干活,中午简单吃了几口饭就又扛着锄头出去了,直到天黑才回家,然后又为家人做晚饭。“一天忙下来,她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上睡觉时直喊疼。”那一刻,邓开炳再也没忍住,泪流了出来。“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没有右手又怎样,我还有左手,还有头脑,只要肯干,日子总不会太差!”

从那以后,邓开炳像变了一个人,开始每天锻炼左手,让自己的手臂更有力量。他还重新挑起家庭的重担,帮着妻子做家务、干农活,让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一份责任 让他走上创业之路

“怎样才能让一家人的生活好起来?”挣钱成了邓开炳首要考虑的问题。

河包镇素来有“粉条之乡”的美名,不少人都从事着与粉条有关的工作。“近水楼台,为何自己不能尝试一下,自己创业,生产粉条?”2004年,邓开炳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通过实地调研,邓开炳坚定了创业的想法,并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听了丈夫的话,妻子一开始非常犹豫,担心丈夫创业失败,会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得到妻子的支持,证明自己有能力创业,邓开炳常常到其他加工厂学习技术,每天翻看粉条生产的相关书籍直到深夜。看到丈夫如此坚持,妻子决定支持他,“他能够走出困境,重新面对生活,我觉得比什么都高兴。”妻子说。

得到妻子的支持,邓开炳便立即着手筹备粉条生产相关事宜。

“当时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钱,加上妻子外出打工存的钱,筹备了8万多元,成立了荣昌区富发食品厂生产粉条。”刚开始,邓开炳面临资金困难和不懂技术的难题,但他并不服输,每天都到其他粉条加工厂,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慢慢地,企业生产步入正轨。

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邓开炳的食品厂年销售额已达上百万元,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一颗初心 照亮身边更多残疾人

“邓开炳是村里第一个创办企业的残疾人,头脑很灵活,而且很爱学习,踏实肯干。”提起邓开炳,该镇残联理事长吴沙竖起了大拇指。2020年,不等不靠的邓开炳被推荐为荣昌区残疾人脱贫先锋。

“以前,政府对我扶持比较多,现在我有能力了,我要尽我所能帮助其他人。”在邓开炳的帮助下,村里的5位脱贫户在他的食品厂里打零工,既有一份收入,又可以照顾家人。

不仅如此,逢年过节,邓开炳还会为困难村民送粉条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他的爱心也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下一步,我要用好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办好企业,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困难村民共同致富。”邓开炳信心满满地说。

天道酬勤,不等不靠不要的邓开炳,硬是靠着坚强的毅力和扶贫政策的支持,让一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如今,邓开炳的4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一家人过上了其乐融融、平凡幸福的日子。

融媒体中心记者 向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