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荣昌有文化 > 正文

百年古寨 悠悠古韵

发布日期:2021-03-24 19:10

清晨,一抹阳光洒下,大荣寨—这个200余年的古寨开始苏醒……

据《荣昌县志》记载:大荣寨,县(东)三十里,即路孔场,东北距山,西南临水。嘉庆五年建,咸丰十一年赵昌铭等重修。

清嘉庆五年(1800年),由于社会动荡,当地士绅及乡民便在水码头的基础上扩建起了大荣寨。因地处大足、荣昌之交界,故名大荣寨。


四座城门守卫古寨


大荣寨临濑溪河而建,共有四座城门:恒升门、狮子门、日月门、太平门。其中,日月门是离濑溪河最近的一道门。

日月门的保存比较完好,城门高5米,宽2.6米。区文化旅游委非遗中心原主任廖正礼指着日月门左右两侧的石头介绍,“这就是当时的门墩,木门的门扇转轴就插在两边的门礅里。门两旁的这些洞,是当年插门杠用的,以前应该是三道门杠。从洞的大小可以看出,门杠较粗,所以这道门很牢固,不容易打开。”

日月门旁还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那就是石板下掩映的一口古井。廖正礼说,“在修建大荣寨时,人们考虑到如果遇到兵灾匪祸,把城门围了后,寨门关闭,老百姓要用水怎么办?所以就专门修建了一口井,这口井大概有12米深,一直延伸到濑溪河中。”

除了日月门,保存得较为完好的还有狮子门。狮子门的构造和日月门一样,有门枋、插门杠的门洞。不同的是,狮子门拥有两道寨门,也就是说,如果敌人进攻,即使攻破了一道,还有一道屏障,使防守更为牢固。

正是由于大荣寨有如此坚固的城门以及城墙防守,才使得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经历多次战乱,仍能很好地守护寨中的乡民。


历经百年沧桑的城墙


大荣寨四周的城墙和城门,使这座古堡式的建筑有了防御功能。现今保存下来的古城墙约246米,高3.5—11米,厚40—50公分。

城墙上生长了几百年的榕树依然枝叶繁茂。城墙被风雨剥蚀,显得斑痕累累。触摸着那古朴沧桑的大石块,好似触摸到了历史和两百年间的故事。

在日月门旁的城墙上,如今还能看到一些圆形石洞。廖正礼介绍,“由于濑溪河是大足到荣昌的水路交通要道,船到了这里,由于下面有滩,所以得重新起载,将货物转移到下面的船上。这些石洞的作用就是栓船,把圆形木头打进去,用木楔子加固,船绳就系在上面固定船只。”

狮子门旁也保留有一段老城墙,廖正礼介绍,“垒砌这道城墙采用了古建中主要运用于木建筑的榫卯结构。石头之间有缝隙,便于排水。”大型条石榫卯的垒砌方式使城墙更为稳固,反映出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建造技艺。


依稀可见200年前的繁荣



大荣寨的中心是一条长502米的明清老街,现拥有石质阶梯102级。大青砖、小青瓦,古色古香。老街两旁的建筑大多建于清朝,少部分为明代建筑。

“当时的路孔是繁荣的水码头,做生意的、拉船的……人群熙熙攘攘。”今年69岁的张明福祖辈都居住在大荣寨,他介绍,那时整个大荣寨,基本上是做生意的人,仅饭馆和旅馆就有好几十家。“我们家以前是开饭馆和旅馆的,店里一早上就要卖200斤米饭。不仅如此,我家有几十张床供旅客住宿,多的时候要挤一两百人,热闹得很。”张明福说。

如今,当年的盛况不复存在,仅留下老街青石板那深深的凹痕、斑驳的城墙上那绿绿的青苔……还在讲述当年的故事。

悠悠岁月,古寨沧桑。它见证了历史,记录了岁月,也守护了一代又一代人。

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 瑶 侯 亮 廖 一